另外,EIA本月刚刚发布的《短期能源展望》报告预计,天然气发电价格还将持续上涨,预计在明年2月达到季节性高峰,接近31美元/兆瓦时,将比同期燃煤发电成本高出约40%。
钢铁、焦化企业生产情况较好,企业炼焦煤库存有所增加,炼焦煤需求总体平稳,部分地区炼焦煤供应依然偏紧,炼焦煤价格小幅上涨,本周山西临汾、吕梁、晋中部分品质炼焦煤比上周上涨60-100元/吨。化工用原料煤指数95.08点,环比持平。
宁夏石嘴山部分品质炼焦煤价格上涨80元/吨。分煤种来看,动力煤市场运行略显平淡,市场供应继续增加,港口存煤持续升高,电厂煤耗水平稳中有升,市场成交比较顺畅,用户采购热情有所减弱,动力煤价格弱势调整,本期秦皇岛港5500大卡/千克动力煤价格比上周下跌5元/吨。河北邢台、唐山部分品质动力煤价格下跌10-20元/吨。浙江宁波、温州部分品质动力煤价格上涨10元/吨。区域性价格指数中,陕西煤炭综合价格指数为147.7点,环比上期持平。
曹妃甸港5800、4500大卡/千克动力煤价格分别上涨和下跌5元/吨。内蒙古西部焦煤价格指数报收1056点,环比上涨24点。青岛大宗向情绪高涨的煤焦市场进行调研得知,虽然煤焦价格高涨,但煤焦企库存却依旧偏紧。
数次的价格调涨表明,煤焦价格上涨步调一致。煤焦到底涨成什么样子了呢?笔者跟大家一块细细分析一下。唐山市启动重污染天气三级黄色预警响应,自8日0时起,所有钢厂采取限(减)产、停产措施,每日8-16时停产,解除视天气而定。但目前钢材价格在沙钢螺纹钢价格提涨的带动下涨声一片,另外钢坯等产品也不断调涨,使得钢市在淡季仍较为旺盛。
虽然数据表明煤炭产量有所增加,但是事实却仍是一煤难求。首先从煤企来看,由于发改委8次针对煤价剧烈波动问题召开会议,一是抑制煤价上涨过快,二是有意增加煤炭供给量,这对于之前煤炭价高货紧的市场来说有一定的缓解。
笔者看来,后期在环保压力之下,减产趋势仍将延续。紧缺的市场会不会带动煤焦价格再次飙升?首先我们看一下钢厂,随着天气转冷,钢厂市场逐步进入用钢淡季,市场需求萎缩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人士表示,虽然部分地区出现阶段性供应紧张现象,但从长期看,煤炭供应存在的绝对过剩格局并未改变。当前,秦皇岛港存煤549万吨,比10月末增加102万吨;环渤海五个主要港口存煤达到1685万吨,比前期低点大幅增长65.79%。
对此,记者从有关方面了解到,这一说法不符合实际情况。以上数据表明,目前我国整体上不会出现煤炭供给不足,也不存在所谓的煤荒,今年企业的冬季用煤也完全能够保证。目前的煤炭供应紧张只是部分地区的阶段性现象,从整体上看,我国不存在煤荒问题。记者了解到,受重点电厂和港口存煤回升因素影响,目前已有10余家骨干煤炭企业主动下调现货价格。
今年以来,我国扎实推进煤炭去产能工作,低效无效产能有序退出,违法违规建设、超能力生产、劣质煤使用得到有效遏制,市场供需严重失衡局面有所改善,行业生产、安全、经营实现整体好转。针对目前部分地区出现的供应紧张和价格上涨,该人士指出,这主要是受冬储煤季节需求、运输,以及游资、中间商炒作等因素影响出现的短期现象。
但受需求阶段性回升、库存回补、部分区段运力偏紧等多重因素影响,最近一段时期煤炭价格出现了持续较快上涨。从供应看,截至去年年底,全国煤炭产能总规模为57亿吨,考虑到今年已经去掉的2.5亿多吨产能,还有54亿吨产能。
针对这一态势,国家发改委多次召开会议,陆续加大向市场投放产量,并推动供需双方签订中长期购销合同,煤炭供需矛盾已趋于缓解。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目前全国各省区市中,除个别省外,均未出现明显的煤炭供应紧张局面。据介绍,在有关方面的努力下,10月份铁路煤炭日运量达到约550万吨,同比增长8.4%,呈持续上升态势 ,煤炭市场供应量、电厂和港口存煤也明显增加。从需求看,近年来煤炭消费总量增长持续放缓,非化石能源消费加快增长,扣除进口因素,到十三五末,我国国内需求只有38亿吨左右,目前产能过剩仍然严重。11月1日,全国重点电厂存煤达到6578万吨,比8月最低点时增加了37%;统调火电厂存煤突破1亿吨,可用23天,比前期低点增长14%。日前,有媒体报道称我国南方多省遭遇煤荒
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兼投资司司长许昆林表示,和以前定量不定价的合同相比,这次签订的中长期合同,定了一个较长的周期且有明确的定价机制。中国证券网记者获悉,上述中长期合同签订情况具体为:数量按照前三年实际平均量,基准价是535元/吨,调价依据按上月末市场实际成交价,价格变动供需双方风险各担50%,合同签一年,今年12月1日开始执行。
此前,行业人士就判断认为今年将是中长期合同签订最早的一年。今年,国家发改委等部门一直力推大型煤电集团尽早签订中长期合同。
至此,五大发电集团已全部与神华、中煤签订了中长期合同。同时,增加了一些履约监管和违约责任的相关内容。
而国家有关方面也会在安全高效先进产能释放中,优先支持签订中长期合同的企业。铁路总公司则将在运力上给予优先保障,为合同履约创造良好条件。11月11日上午,神华集团、中煤集团与华能集团、大唐集团、国电集团在京签订了2017年电煤中长期合同。日前,国家发改委举行新闻发布会。
上述发电集团总装机容量、火电量、电煤消耗量目前均占全国的44%左右。11月8日,华电、国电投已率先与神华、中煤签订了中长期合同
然而,煤炭行业虽然经历了18个周期的连涨,但由于年初的煤价处于4年来的深低,官方称18连涨不具备上涨基础,是非理性的,但笔者认为18连涨仅仅才是恢复性反弹,称不上是报复性飙升,并未从实质上缓解煤炭行业4年来的大幅亏损局面,大部分煤炭企业目前依然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由去产能关闭矿井导致的人员安置、资产重组等繁重任务依然艰巨。自9月份以来,有关主管部门连续召开8次专题会议,专项治理煤价大幅上涨。
环渤海动力煤指数终于降了一元,虽然于市场关系并不大,但有关主管部门的官员们终于可以长舒一口气了--看看,是不是降了,我就不信了还,有效果吧。也真是难为了这个强势的宏观经济管理机构的官员们,既要执行今年初国务院关于推进煤炭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继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毫不动摇地推进煤炭行业的去产能过程。
然,反而观之,这种由小步慢走到大面积长驱直入地释放先进产能等政策付出的成本不可谓不大--276个工作日基本已经形同虚设,呜呼。又要协调煤电运行业,打出一系列组合拳,有步骤地释放先进产能,引导、推进煤电双方订立长协合同,并将其与释放先进产能的期限和产量挂钩,强力遏制煤炭价格的上涨势头,终于在11月9日见到一线曙光,当日环渤海动力煤指数由607元下降1元到606元,结束了连续18连涨的势头。刚刚有所起色的煤炭产量下降会迅速被几乎全面释放的先进产能所化解。未来,迎接煤炭行业的是东升旭日还是西下夕阳,让我们拭目以待
自然资源保护协会做了2020年全国的煤控目标,认为是25亿吨标煤,是35亿吨实物量,这是目前所提出来的煤控比较激进的措施,从形势发展来看应该能够实现。到2050年,我国碳排放量还是达到将近50亿吨,考虑到《巴黎协定》提出的2℃温控目标,个人认为这个还要继续强化。
我国碳排放在基准情景下基本上到2020年达到峰值,如果在煤控情景下,这个目标将提前实现。所以随着替代化增加,可再生能源和天然气将得到突飞猛进发展。
3亿吨标煤是怎么计算的呢?个人认为是结构减煤、高效利用,这个叫减量化,占到了72%。自然资源保护协会做了研究,在煤控情景下,实际上我国2013年已经达到了煤炭消费峰值。